转自:人民日报评论
“年底了,警惕这5类电信诈骗”“48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快收藏”“电信网络诈骗的七种手段及防范措施”……年关将至,多地警方发布风险提示,敲响反诈警钟。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频发,成为当前发案最高、造成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与传统诈骗犯罪相比,电信网络诈骗实施速度更快、犯罪成本更低、传播的隐蔽性和广域性更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也在花样翻新,衍生出刷单返利、网上交友等新型诈骗伎俩,令人防不胜防。严打电信网络诈骗,既是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安全高效的题中应有之义。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近年来,网络安全法、《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有力武器。前不久,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让反诈工作有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依据。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云剑”“拔钉”“断流”“断卡”等专项行动,在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方面颇有成效。去年前11个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1万起,同比上升5.7%,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上升64.4%,立案数同比下降17.3%,造成财产损失数额同比下降1.3%。“两升两降”背后,是国家强力挤压涉诈犯罪生存空间的决心和努力。
(2023年1月5日,江苏省海安市公安局南莫派出所民警走进一企业,向企业员工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知识。周强摄/影像中国 )
面对变化多端的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工作要抓住一个“新”。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此前甚至有假借“疫情防控”名义的电信诈骗。针对诈骗分子紧跟社会热点、随时变化话术的现象,防范治理也需及时更新迭代,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全面总结打击治理成功经验,与时俱进用好技术拦截、精准劝阻等手段,方能不断巩固和深化打击治理成效。
电信网络诈骗涉及金融、电信、互联网等多个行业领域,因而打击治理也离不开“全”。一方面要做好全人群覆盖,加倍关注老年人、在校学生、农村偏远地区群体等重点人群。推进反诈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以听得懂、记得牢、传得开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做好全环节覆盖,堵住可能存在的每个漏洞。无论是立法部门、司法机关、执法机关,还是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乃至企业、商家,只有多方协力,才能构筑起控在“网络边界”、阻在“成案之前”、防在“被骗路上”、管在“薄弱环节”的反诈通路。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这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配合。时刻谨记“贪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做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提高警惕、群防群治,让电信网络诈骗无处遁形、无计可施。
再过不久就是新春佳节了,越是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里,越不能放松安全这根弦。福建泉州举办“全民反诈用心防骗”短视频大赛,激发市民参与反诈积极性;山东日照在超市、市场等宣传,将印有反诈宣传语的“福”字送到居民手中;安徽合肥运行“平安号”地铁专列,在车厢内以漫画形式进行反诈科普宣传……守好群众的“钱袋子”,筑牢反诈的“防波堤”,各地正在行动。打防并举、防范为先,合力推进、久久为功,我们定能过好这个团圆平安的春节,也定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