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大数据发布,刷单返利诈骗仍是主要方式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哪些诈骗手法高发?哪些群体容易被骗?1月11日,济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中心发布了《2022济南反诈大数据》。据悉,刷单型电信网络诈骗仍是主要方式。

发案数下降三成

反诈大数据发布,刷单返利诈骗仍是主要方式

2022年,济南市各级反诈中心优化治理防范理念、强化智慧警务支撑、细化打防工作措施,全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最直接体现在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警情数、损失金额数同比2021年均有大幅下降。

网络诈骗仍是最主要的诈骗类型。

相较于电话和短信方式,网络诈骗依然是最主要的诈骗类型。

网络诈骗主要手法刷单返利诈骗、虚假网络投资诈骗、贷款诈骗、虚假购物服务诈骗。

电话诈骗主要手法: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冒充领导熟人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

短信诈骗主要手法:虚假征信诈骗、贷款诈骗

刷单返利诈骗仍是主要方式。

反诈大数据发布,刷单返利诈骗仍是主要方式

刷单返利诈骗由于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一直是最主要的诈骗手法,并逐步演变为当前变化最快、变种最多的诈骗类型,与其他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相互融合,成为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引流方式。

据悉,王女士在家玩手机时看见一条刷单广告,她知道刷单的套路都是先给甜头,再进行诈骗,便想先尝甜头再“跑路”。于是她按照对方的指令下载了一个App,开始完成了两单短视频关注任务都得到了返现。这时,对方提供了一个网站,需要垫付8000元,再进行返利,王女士心想再刷最后一单,返现了就“溜之大吉”,这样既没被骗,又“赚”到了骗子的钱,于是向对方转账8000元。没想到,王女士心中的最后一单,却是骗子开始诈骗的第一单,这次刷完单,对方并没有及时返现,王女士心知被骗,急忙报警。

女青年是骗局的主要受害人群

反诈大数据发布,刷单返利诈骗仍是主要方式

青年特别是女性群体,面对网络世界通常缺乏理性,对于反诈骗社会公益宣传缺乏主动了解,往往低估犯罪分子的“诈骗水平”,已成为虚假刷单返利、网络购物诈骗等骗局的主要受害人群。

某大学商学院大一学生A同学在网络购物后,收到QQ消息的加好友提示,便同意将其加为好友。对方自称是店家,声称货物有瑕疵,需核实信息以便退款,A同学不假思索地配合“店家”。首先收到“验证是否为本人操作”的验证码(其本质是购物网站账号的修改密码验证码),得到验证码后的“店家”首先修改了A同学的账号密码(导致A同学不能登录账号),同时掌握了其用户信息,并通过所得到的信息,取得A同学的信任;然后A同学在“店家”的循循引诱下输入了银行账号,并在支付软件的备注里输入了银行密码,当“店家”询问其卡上余额时,A同学微有纳闷,但仍未怀疑;当收到银行的验证信息“尾号为xx的卡将支出xx元”时,A同学略有迟疑,在反问对方未成功和压力式“逼问”下,A同学一烦躁便将验证码脱口而出。最后,A同学银行卡被扣除800元,仅剩20多块零头。

这三类职业受骗几率大

反诈大数据发布,刷单返利诈骗仍是主要方式

企业员工、无业人员和学生,由于经济基础不足,会受到高利、高息诱惑,被诈骗分子抓住心理,受骗几率较大。

江某因资金流转困难,在手机上下载了一贷款APP后,客服立马联系江某,称其有10万的贷款额度,随后江某在平台添写了自己的个人资料并申请贷款,页面显示“成功贷款10万元”。江某提现时页面显示“资金冻结”。客服让江某向指定的银行卡转账5000元,来“解冻资金”,并表示放款后会将解冻金一同返还江某。江某转账后客服经理又称江某征信不好,需要再一笔“保证金”。这时,江某才发现自己掉入“贷款诈骗”陷阱。

高学历不易受骗?不见得!

反诈大数据发布,刷单返利诈骗仍是主要方式

很多大学生、中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经验,对许以高利、高息的诈骗信息难以准确辨别,产生贪婪心理,容易轻信诈骗分子的话术,也使这个群体中出现大量的受骗情况。

小伍在网上售卖游戏账号,与一名“买家”以600元的价格达成交易,两人便添加QQ商量如何转账。对方发来一个网址,小伍点击后显示是一个游戏交易平台,他注册了账户并将自己的游戏账号挂在出售栏,然后就收到“买家”的“已购买成功截图”,平台上也显示进账600元。小伍点击提现失败后,客服说他的银行卡填写错误,需要转账到指定账户由后台“代充”后才能提现。最后小伍被对方以“身份信息不全、账户被冻结”等理由要求转账7次,直至意识到被骗已损失46001.71元。

诈骗有各种各样的“马甲”,但远离诈骗只要记住“三个绝不”。

绝不轻易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不轻易投资。你看上的是利润收益,骗子盯上的是你的本金。

绝不轻易转账。在未确认信息真假前,切勿轻易付款转账,微信、QQ的头像及声音都可以伪造,转账之前一定要再三核实。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1月 13日 下午9:37
下一篇 2023年 1月 16日 下午8:39

相关推荐

  • 民事诈骗还是刑事诈骗?诈骗罪辩护律师教您如何区分

      在合同诈骗罪中,行为人不履行合同,既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也不承担违约责任,而是采取逃避责任等方法,阻止违约责任的履行,给对方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可以认定不诚实履行合同。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诈骗罪辩护律师一起看看吧。   一、欺诈内容不同   在签订合同时,区分两者是一个重要手段。在合同诈骗中,行为人在履行合同的前提下获得“非法利益”,…

    2023年 2月 4日
  • 【警惕】“领导找你借钱”,小心是诈骗!!

    紧急预警 冒充领导诈骗高发   近期网络诈骗层出不穷,冒充领导诈骗的,微信头像多采用政府网站下载的领导头像,微信名称直接用领导名字,一开始只是聊天,之后会索要钱财,只要涉及资金的,一定要注意。 此类诈骗手法,与之前流行的“冒充上司”的套路类似,但此次骗子冒充的竟是政府机关领导,真是毫无道德底线。连领导的头像、名称均为真实信息,令人难以分辨。到底骗子是如何实施…

    2023年 1月 10日
  • 电信诈骗套路多 “天选之子”莫轻信

    央广网重庆1月5日消息(记者刘淳)为深入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近日,重庆市江北区公安分局结合辖区日常警情情况以及涉诈案件高发类型,用充满诙谐幽默的喜剧元素,倾情制作一部名为《天选之子》的反诈宣传片,以男主小瓜的受害人视角带你揭开电信诈骗的种种套路。 视频创作源于现实。如何使反诈工作更精准?什么样的人群是易受骗人群?江北公安充分结合现实研判,将…

    2023年 1月 7日
  • 诈骗罪辩护律师:合同诈骗的成立条件

      以传统四要件研究分析企业合同诈骗罪的犯罪行为构成等目的犯时,其将行为人的目的归于主观故意的心理服务态度,而行为人的主观学习目的在司法社会实践中我们又是如何把握的难点。为此,合同诈骗律师可以采取二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对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人员构成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从合同诈骗罪的不法到有责。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诈骗罪辩护律师一起看看吧。   1、客…

    2023年 2月 4日
  • 因为一句话,他竟被踢出群聊... ...

    刷单只是幌子,骗钱才是目的。大家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很多人在遇到诱惑时还是会犯糊涂。 近日,小编就接到了一个“00”开头的电话,用亲身经历来带大家看看刷单的套路是什么样的! “00”开头的来电 于是,小编便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对方称打开某宝,关注指定的商家,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为了带大家搞明白诈骗套路,于是小编就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 随后,骗子发来…

    2023年 2月 10日
  • 诈骗律师告诉您诈骗多少可以立案

      近几年跟着手机付款性能的完事,微信转账等模式也让人享受了不少方便,但多多极少也有一些危险,各大媒体也纷纭报道骗子的种种手法,比来不少征询律师关于在微信被诈骗3000元、5000元的这种客户,遇到这种问题应该怎么处理?对于这类诈骗罪要达到多少金额才可以立案?法律对这一块的内容是如何规定的?下面诈骗律师为您先回答诈骗多少金额可以立案?遇到微信诈骗应该怎么处理…

    2023年 2月 4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