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诬告,是指揭发他人犯罪,但揭露的事实与实际情况完全或部分不符的行为。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刑事犯罪律师一起看看吧。
一、诬告陷害罪与虚假诉讼罪
1.诬告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该条第三款规定:对于诬告、检举虚假信息而没有故意诬陷的,不适用前款规定。所谓诬告,是指诬告他人犯罪事实的控告。所谓诬告,是指揭发他人犯罪,但揭露的事实与实际情况完全或部分不符的行为。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就清楚地区分了诬告和诬告的性质。诬告陷害在主观方面与诬告陷害有质的区别:前者是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的犯罪行为;后者是因为情况不明,或者片面了解,在指责中出现错误。因此,是否存在诬陷故意,是区分诬告陷害的最基本标志。
2.诬告他人陷害罪与一般进行诬告陷害自己行为的界限
两者都具有捏造事实和塑造好人的特点。 然而,虚假指控的内容、目的和性质是不同的:虚假指控罪名是为了捏造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而一般的虚假指控行为仅限于捏造错误事实。 其目的只是让其他人受到某种行政处分。 因此,一个是犯罪,另一个是非法性质的。 对一般诬告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和后果,可以给予行政处罚、纪律处分或者批评教育。
二、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一个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责任追究,情节发展严重的行为。其与诽谤罪的共同点表现在我们都是通过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存在捏造经济犯罪案件事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1.对象元素不同。前者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公民的名誉。
2.主观上。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到刑事起诉; 后者的目的是诋毁他人。
3.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举报;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给第三者或更多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报告。如果行为人捏造他人犯罪事实,但不举报,而是私下传播,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则构成诽谤罪。
诬告他人陷害罪与报复手段陷害罪的界限
两者都涉及框架,主要区别在于:
1.目的元素不同。前者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是不同的。前者的对象是全体公民;后者针对原告、投诉者、批评者和告密者。
3.主体进行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管理工作研究人员。
4.不同的行为。 前者表现为捏造事实和诬告,后者表现为滥用职权、虚张声势谋取私利、诬陷他人。
5.不同的目的。前者旨在对其他人提出刑事起诉; 后者则是普遍报复的目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原告、原告和批评者,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举报,完全符合虚假行为罪和诬陷罪、虚假行为罪和无限期报复罪的特点。
这个问题的讲解暂时到这里,总的来说,如果行为人捏造他人犯罪事实,但不举报,而是私下传播,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则构成诽谤罪。我们正在建设法治社会,法律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大有裨益,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要比处罚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更有价值,更为重要。如果您还有更多疑问,欢迎联系我们的刑事犯罪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