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指出,“对本单位犯罪起决定、批准、指导、纵容、指挥作用的直接责任人,一般为单位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经济犯罪律师一起看看吧。
市刑事辩护律师认为,1997年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直接责任的条件,即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应当是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直接责任是指单位的行为与单位犯罪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单位主管人员的行为是导致单位犯罪的直接原因,单位主管人员没有行为就不构成单位犯罪。换句话说,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是单位犯罪的发起人、批准人或者支持人。直接责任是确定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责任的条件。
直接责任条件要求对单位犯罪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负责人主观上应当与单位犯罪同罪,即对单位故意犯罪,直接责任的人不仅知道单位犯罪, 但也有希望或意愿让单位犯罪,对于单位过失犯罪,负责人也应当有过错。 客观上,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应当在犯罪控制下实施一定的行为,这与整个单位犯罪的结果具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二)单位负责人的条件,即对单位所犯罪行直接负责的单位负责人为单位负责人,这是确定对单位所犯罪行直接负责的单位负责人身份的条件。单位负责人是对本单位事务具有一定决策、管理、领导、指挥和监督权的人员。
单位负责人不仅包括单位法定代表人,还包括单位领导机构成员和单位部门负责人。但在单位犯罪的不同情况下,这些人并不都是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有时根本不是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有时也不是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而是单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责任人。
只有同时也是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发展成为一个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部门人员。
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多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原因,主要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多,职务一般为经理或副经理。 它既是单位犯罪的决策者,又是单位犯罪的直接行为人,在判决中一般被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所认可。
从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与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的从属性和独立性相统一的角度来看,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实际上是忠于职守的,即履行单位负责人的职责要求。
因此,单位犯罪与单位犯罪决策、指挥相统一,组织犯罪和其他犯罪行为在犯罪支配下进行,应当属于单位,属于单位犯罪的一部分,因此,此时犯罪的主体是单位,而不能仅仅是单位的人事主管单位,即反映单位下属直接负有犯罪责任的单位。
单位犯罪负责人对自己犯罪的从属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也正因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实施了单位的犯罪行为,是履行职责,所以最高人民法院第三条规定: “以单位名义犯罪,与犯罪的个人分享违法所得的,依照刑法关于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同时,由于单位负责人在故意犯罪的情况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故意犯罪既反映了单位的意志,又反映了单位的意志。 它既是单位的行为,也是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的行为。
对本单位所犯罪行起决策、指导和组织作用的单位负责人作为对本单位所犯罪行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承担本单位所犯罪行的部分刑事责任,体现了单位直接责任人员的独立性。 在失职监察责任单位,在“领导责任”的情况下,擅自以本单位名义或者为本单位的利益,致使所属部门或者工作人员犯罪的,情况相反。
此时,单位负责人实际不履行其职责(渎职),即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单位负责人的职责和要求,故此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完全是个人责任,应自行承担。不能对单位推诿或者归责,其行为如已构成相关犯罪,也应自行承担刑事责任。
同样,在非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罪、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贪污贿赂罪等犯罪中,行为人只犯了“利用职务”罪。 它不是职务行为,所以这些犯罪都是自然人犯罪,根本不能是单位犯罪。
因此,在单位的主管会计人员以及由于疏于管理,懈怠职责,对工作能力严重不负社会责任而失察,致使所属部门放任自流实施建设单位经济犯罪,单位的主管人员负有领导责任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单位主管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玩忽职守罪,国有上市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失职罪等犯罪的构成,则应当以此罪论处,而不能同时作为研究单位犯罪活动直接相关负责的主管人员信息处理。
律师认为,对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具体含义是对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就直接责任的内容而言,它不仅可以发挥对单位犯罪的决策作用,还可以发挥对单位犯罪的组织指挥作用。
这个问题的讲解暂时到这里,总的来说,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同谋,共同收受他人财物,构成一个共同实施犯罪的,根据我们双方资源利用技术职务便利的具体实际情形分别定罪追究刑事责任。我们正在建设法治社会,法律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大有裨益,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要比处罚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更有价值,更为重要。如果您还有更多疑问,欢迎联系我们的经济犯罪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