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险报销多少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类型的不同,社会保险报销的金额也不同。具体的报销标准如下:
1、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形式对单位予以补偿。补偿标准为:女职工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顺产分娩或妊娠不足7个月早产的,享受3个月的生育津贴;难产及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含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流产、引产的,享受1个半月的生育津贴,妊娠3个月以内因病理原因流产的,享受1个月的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以女职工产前或计划生育手术前12个月的生育保险月平均缴费工资为计发基数。
2、一次性生育补贴,原在单位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失业后,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时,可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流产400元、顺产2400元、难产和多胞胎生育4000元,对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配偶未列入生育保险范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第一胎时,可享受50%的一次性生育补贴。
3、生育营养补贴与围产保健补贴,凡符合享受国家规定90天(含90天)以上产假的生育女职工可享受生育营养补贴300元、围产保健补贴700元。
4、一次性生育补贴,原在单位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失业后,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时,可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流产400元、顺产2400元、难产和多胞胎生育4000元,对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配偶未列入生育保险范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第一胎时,可享受50%的一次性生育补贴。
5、计划生育手术费,包括因计划生育需要,实施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流产术、引产术、皮埋术、绝育及复通手术所发生的费用,列入生育保险基金结付范围。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20日
下一篇 2023年 2月 20日

相关推荐

  • 租房合同电子版有效吗

    法律咨询解答 租房电子合同是否有效,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合同签署各方都经过实名认证,2.根据《电子签名法》认可的可靠电子签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这份电子合同才具备和纸质合同手写签章同等的法律效力。电子合同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通过互联网以电子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租房行业电子合同是否有效,就看是否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签署,一般第三...

    2023年 2月 20日
  • 营运车辆误工费是保险公司赔还是事故车主赔

    律师解答营运车辆误工费是由事故车主赔。车辆停运损失费是指营运车辆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发生车辆的损害,被损车辆在修复期间,受害人因无法进行正常的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而造成经济收入的减少或日停运损失,由相关事故责任人对该损失进行的赔偿,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二条因道路交通事故造...

    2023年 6月 22日
  • 逾期交房的违约金不能超过多长时间

    法律咨询解答 开发商在逾期交房超过一定期限时间,购房人有权行使单方解除买卖合同的权利,同时行使该权利并不影响90日内的违约金的收取。当然,业主如选择退房屋,则业主为购买该房屋所支出的全部合理费用将全部由开发商承担,因此可获而未获的预期合理收益也可要求开发商予以一定的赔偿,但具体如何确定还要视合同的相关约定。房屋交付必须符合合同约定的交付条件,即开发商必须具备...

    2023年 2月 20日
  • 二手房买卖中买方违约应该怎么去处理

    法律咨询解答 二手房买卖中买方违约,卖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要求买方承担违约责任,并按照合同要求继续进行交易,法院会根据买方提供的资料证据进行相应的判决。当然也可以根据违约情况直接要求对方支付一定数额或按一定标准确定的违约金。【温馨提示】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甄选27万+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五百七...

    2023年 2月 19日
  • 哪些情况禁止结婚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2023年 2月 20日
  • 取保候审到期后会变更强制措施吗

    法律咨询解答 取保候审到期后不会变更强制措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