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学校已经将他们的纪律重点从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转变为奖励学生达到学校管理者的期望。现代管理人员没有对违反校规的学生施加惩罚性后果,而是将纪律情况视为“可教的时刻”,并寻求帮助学生理解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种与学生一起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惩罚他们的想法已经导致一些州和学区彻底重新评估他们在学校处理纪律问题的方式。知名律师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做如下说明。
全校积极行为干预和支持
在学校纪律方面,一些团体认为,传统的惩罚方法导致严重惩罚的歧视性应用,对大量少数族裔学生和有学习障碍或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造成了不成比例的伤害。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停学尤其具有持久的不利影响,可能会阻碍被停学学生的余生。
一些团体,如修复学校纪律,认为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加强良好行为的政策比停学等严厉的惩罚性后果更能有效地鼓励学生表现。这些“全校积极行为干预和支持”倡议侧重于一套核心规则,并奖励体现这些规则的学生。这些举措不是自动暂停学生或将学生转介给管理员,而是依靠个别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地解决行为问题。这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干预层——例如家长会和短期拘留期——以延长诉诸更严厉的惩罚。
尽管一些团体认为这些计划是有效的,但一些教育工作者担心这会给已经背负着提高考试成绩和满足表现要求的教师带来太大的压力。
全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还提倡从纪律问题中创造“可教时刻”,但重点是向学生灌输自律的价值观,而不是仅仅用对良好行为的奖励代替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学校管理人员不是试图控制学生,而是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其行为的影响并与同龄人合作开发改变他们行为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行为。
“欺凌”是指学生为骚扰、恐吓或对其他学生造成伤害而做出的口头、身体或精神行为。欺凌可能包括口头威胁、人身攻击、恐吓或其他形式的不当行为,例如骚扰、扰乱秩序和扰乱治安的行为。由于校园欺凌日益受到关注,家长、学区和学生应了解学生欺凌可能导致的严重违规和暴力行为,以及如何解决。
许多州已通过法律解决学校中的恐吓、骚扰和欺凌问题。这些“反欺凌”法律旨在促进学校安全、提高逃学率和减少校园暴力等。法律特别要求学校针对可能导致欺凌的行为制定某些预防、培训和执法政策。违反反欺凌规定的学生将面临停学和开除;而学校和学区可能会因民事责任索赔而面临巨额罚款。
穿着帮派用具和其他旨在恐吓或排斥他人的服装;
使用社交媒体或其他形式的电子通信传播谣言或发布有辱人格、有害或露骨的图片、消息或信息(也称为“网络欺凌”);
对一个人的性别取向或性状况进行嘲弄或性诽谤;
对某人的宗教、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地位进行辱骂、开玩笑或发表攻击性言论;和
身体上的欺凌行为,例如拳打脚踢、扇耳光或绊倒某人。
知名律师发现,参与某些与欺凌有关的行为的学生可能会被学校或学区停学或开除,并可能面临民事罚款和刑事处罚,包括入狱,具体取决于具体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