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不解救被绑架妇女罪

关于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不解救被绑架妇女罪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不解救被绑架妇女罪

不解救被绑架妇女行为,符合以下构成要件的,就会构成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

本罪的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妇女、儿童的职务活动和国家机关的信誉。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应认真负责地履行自己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的职责,如果其拒不履行其职责,不但使国家工作人员解救妇女、儿童的职务活动不能进行或难以进行,还会使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及其亲属和群众对国家机关不信任和不满,损害国家机关的信誉。被拐卖的妇女与儿童,是指为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所控制、出卖的妇女与儿童,包括出于出卖目的,而为犯罪分子所绑架的妇女、儿童及所偷盗的婴幼儿。被拐卖的妇女与儿童如已被他人收买的,也应属于被拐卖的妇女与儿童,从而可以成为本罪对象。被绑架的妇女与儿童,是指实施绑架的犯罪分子所控制的妇女与儿童,如出于勒索财物的目的而绑架的妇女、儿童以及除出卖目的之外的其他目的而进行绑架并把被绑架人作为人质的妇女与儿童。不属上述的妇女与儿童,即使为犯罪分子所控制如进行非法剥夺人身自由、强奸、强制猥亵妇女、猥亵儿童、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所暂时或较长时间控制的妇女及儿童,也不可能成为本罪对象。对于后者这种妇女与儿童,置之不顾,不进行解救的,不可能构成本罪。本罪的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及其家属的解救要求或者接到其他人的举报,而不进行解救,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行为人负有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的职责,并接到“解救要求”或“举报”。这是履行解救义务的前提条件。必须具有不进行解救的行为,即行为人接到解救要求或者举报后,不履行解救职责。所谓不进行解救,是指接到解救要求或者举报后,不采取任何解救措施,或者推诱、拖延解救工作。这是一种不作为的犯罪。如不向主管负责解救的部门汇报情况;

不制定解救方案、计划;

不安排布置解救行动等。必须是因为不解救而造成严重后果。虽有不解救的行为,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构成本罪。所谓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是指造成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等后果以及引起其他犯罪案件发生,等等。根据I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因不进行解救,导致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及其亲属伤残、死亡、精神失常的;

(2)因不进行解救,导致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被转移、隐匿、转卖,不能及时解救的;

(3)3次以上或者对3名以上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不进行解救的;

(4)对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不进行解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本罪的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负有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但只有那些负有特定的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虽然本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其如果不负有特定的解救职责,便不能构成本罪。这里的“解救职责”,是指在职务范围内或责任范围内具有“解救”的内容。在我国,负有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包括各级人民政府中主管解救工作的工作人员、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负有会同公安机关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法院、检察、司法、民政甚至妇联部门等的工作人员。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虽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不负有解救职责的,不能构成本罪。本罪的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即明知是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需要进行解救而不进行解救。对于因不解救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而言,则可能属于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至于其动机可多种多样,有的是怕麻烦,有的是怕报复,有的是为了私情等,其动机如何,则不影响本罪成立。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六条对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及其家属的解救要求或者接到其他人的举报,而对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不进行解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通过分析知道,依据《刑法》的规定,负有解救义务的机关,其工作人对被拐卖、绑架的妇女不进行解救,造成严重后果的,就会构成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

相关内容:

声明:反诈网为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加微信:sqzL31,我们会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下一篇 2023年 2月 19日

相关推荐

  • 刑事拘留最多多少天可以取保候审

    律师解答法律没有限制刑事拘留后多少天可以取保候审,在拘留过程中,只要满足取保候审条件的,随时可以取保候审。可以取保候审的情形有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

    2023年 6月 21日
  • 诈骗罪取保候审后会被判刑吗

    关于诈骗罪取保候审后会被判刑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诈骗罪取保候审后会被判刑吗 诈骗罪取保候审后经法院判决构成犯罪还是会判刑的。取保候审与判决结果没有必然的关系。取保候审了不一定意味着判刑。两者判断、衡量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只要能够取保候审就一定会判刑,不用进去坐牢。从司法实践来看,只有罪轻的可以办理取...

    2023年 2月 19日
  • 杀人案刑事诉讼有时间期限吗,追诉期限的计算

    关于杀人案刑事诉讼有时间期限吗,追诉期限的计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杀人案刑事诉讼有时间期限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

    2023年 2月 19日
  • 取保候审超过多长时间不再判刑

    法律咨询解答 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强制措施,是否会被判刑与具体案件情形有关。取保候审期满后,根据案情还会追究刑事责任的。《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

    2023年 2月 20日
  • 遇到网络诈骗,需要请律师吗

    律师解答遇到网络诈骗,当事人一般不需要请律师。遇到网络诈骗后,应第一时间报警处理,并保留好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公安机关会予以调查并尽力追回被骗钱财。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会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如果行为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

    2023年 2月 19日
  • 居住证一年到期怎么换

    律师解答居住证一年到期的,换证的方式为:持旧的居住证,身份证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机关委托的社区服务机构办理换领的手续。到期超过30天,需重新办理新的居住证。 法律依据 《居住证暂行条例》 第二条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领居住证。 《居住证暂行条例》 第...

    2023年 2月 19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