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就是在和骗子赛跑,抢人,抢时间,一是快,二是准。”
——刘达根,32岁,深圳市公安局光明分局反诈中心一级警员
这是一场看不见的较量。骗子在网络那头,反诈民警在网络这头,中间的是当事人。
骗子紧盯当事人的“钱包”,用尽花言巧语想要将它掏空;民警也紧盯当事人的“钱包”,千方百计阻止当事人输入密码。
谁快,谁就赢!
一
这种较量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这不,骗子盯上了深圳市光明区马田街道居民方女士。
电话中,骗子告诉方女士,有人冒用她的社保卡进行犯罪,需要她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影响子女前程。”
听到自己涉嫌犯罪,方女士被吓得不轻。在骗子的“指引”下,添加了对方QQ。视频中,骗子向她展示了“警官证”“警号”“逮捕证”以及冒充的公安机关办公场所,这让她对对方的“警察”身份更加深信不疑。
随后,骗子诱导她在手机上设置来电勿扰模式,并让她下载了“某会议APP”以及所谓“安全防护”软件。
“这是非常严肃的视频会议。”骗子叮嘱方女士严格保密,不得告诉任何人。又以家中网络信号不好为由,让她开车找一个空旷无人的地方。
方女士全程听从骗子“指挥”,于当日14时许开车出了家门,并在骗子的遥控下不断变换地点。
二
“高危!”赛跑开始。
14时56分,深圳市公安局光明分局反诈中心接到关于方女士的预警劝阻指令,但是拨打电话过去,“一直打不通”。通过其他方式亦无法与其取得联系。
根据经验,刘达根和同事董文涛初步研判,方女士很可能正在遭受“冒充公检法”诈骗,且已被深度洗脑。
情况紧急,反诈中心迅速反应,依托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预警机制,高效联动,合成作战,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方女士。
一方面,指令方女士所属辖区的马田派出所民警到其家中查找,“没人”。后追踪发现当日14时许,方女士开车出了地库;另一方面,联系方女士的家人和同事,询问这个时间段方女士可能出现的地方,帮忙一起寻找,并告诫“千万不要借钱给她”。
经过反诈中心和马田派出所的四路出击,15时46分许,终于在马田街道石家公交站附近,发现了正在车内配合骗子做“视频笔录”的方女士。
彼时,针对方女士的诈骗流程也进行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就在她即将登录手机银行配合骗子开展“资金审查”时,民警及时赶到阻止其转账操作,由此避免了卡内147万余元的损失。
三
“我不是正在配合你们调查,你们怎么来了?你们是不是假警察。”
方女士下车后的第一句话,让刘达根判定她确已被深度洗脑,“因为骗子跟她说了我们是假警察,那边是真警察,而且说通话一定不能中断。”
“他们才是假的。如果说你涉嫌犯罪的话,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抓你,还要帮你洗脱嫌疑。”
经过解释,方女士如梦初醒,“(骗子)做的太真了。”
由于骗子掌握了方女士的银行账号,随后刘达根和马田派出所民警带着方女士到银行对账户进行了紧急挂失。
又赢了!
这已不是光明分局反诈中心第一次同骗子进行赛跑。自2019年5月光明分局成立反诈中心以来,通过对反诈预警线索及时劝阻拦截,避免群众损失达6500余万元。
四
刘达根,1990年出生于江西。他的家,挨着当地派出所,经常看着警察抓坏人的他,从小萌生了当警察的愿望,“为民除害”。
2011年,大学毕业后他先是成为一名警辅人员。2017年通过考试,成为光明分局公明派出所案件队的一名民警。
入警以来,他抓过小偷、抓过毒贩,调解过纠纷,还全程参与破获三起诈骗案件,其中一起案件涉及80余人。
虽然每次办案下来,会觉得很累,但他觉得都是值得的。
“每笔被诈骗的款项后面都是一个家庭。”刘达根记得,他曾帮一个农民工追回被诈骗的3.9万元,这笔钱是事主准备回家盖房子用的。还有一个刚毕业来深务工的小姑娘,被骗了8千元,也给追回来了。
五
进入反诈中心工作以后,他同犯罪分子从面对面的斗争,变成了网络上的远程较量。
“以前通常是事后追查,现在是事前预防、事中阻止。变的是工作形式,但不变的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平时,他和同事们一起进社区、进企业,为群众普及反诈知识;关键时刻,他们雷霆出击,在接到预警劝阻指令的第一时间,迅速联系到当事人,提醒对方正在遭受网络诈骗。
同时,在每一次执行任务之后,刘达根都会和同事们对警情进行复盘。从诈骗手法、信息来源、转账方式、受害者年龄、职业、居住地等,对警情进行多维度分析,找准发案时间、受害人群等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宣传。
为什么受害人会上当受骗?刘达根说,因为这些诈骗分子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团队,会针对不同人的需求和弱点,去设计诈骗话术。同时,利用假的证件、行头、办公场所来恐吓、迷惑受害人。
六
近年来,伴随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工作深入推进,群众的防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诈骗分子的诈骗套路和手段也在不断翻新。
“第一代冒充公检法的诈骗,是让受害人主动转账给对方。但随着我们反诈宣传的深入,这种诈骗手法已经过时了,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刘达根告诉记者。
他解释,第二阶段就是骗子诱骗受害人下载所谓的“安全防护软件”,“做得很逼真,骗子要求你输入案号、验证码之类,其实最终目的还是掏走你的钱财。”
第三代就是“屏幕共享”,“你在手机上的所有操作,包括在手机银行中输入账号、输入密码,都在诈骗分子的掌控之下。”刘达根说。
“而我们就是与骗子赛跑,抢人,抢时间。”基于此,刘达根一直遵循“第一时间指派、第一时间上门、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反馈”四个一高危预警处置规范。
第一时间指派,即收到高危预警劝阻指令后,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尽快联系到当事人;第一时间上门,即指令关联人员是“高危”状态,要第一时间上门找到事主本人,进行劝阻;第一时间核查,即在事主联系不上,可能已被深度洗脑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核查当事人处于什么情况;第一时间反馈,即上门民警在现场未找到当事人的情况下,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线索,第一时间反馈给反诈中心,中心再通过其他办法寻找。
七
顶着沉甸甸的工作责任,繁重的工作任务,刘达根和他的同事们从未停下反电信网络诈骗的脚步: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推进“断卡行动”,严厉打击洗钱、跑分人员,加强研判侦查……他们的工作一直在摸索中前行,而支撑他们的强大动力则来自于为群众及时挽损、守住群众“钱袋子”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来自于一名反诈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